《蔓·想》原作
“就是這樣整片纏繞的藤讓人心生敬畏。它有著不屈不饒的精神,時而依附在樹干,時而順延著檻架,時而自己做自己的支架,只是不斷地攀爬、延伸。
也曾見過干枯的藤,整片趴掛在崖邊、城墻壁上。訴說著歷史,上演著滄桑和一去不復返的輝煌?!边@是美術學院王伯宇的作品《蔓·想》的創(chuàng)意暢想。
作品選用藤作為原材料,由六個小作品搭配而成。藤是種密實堅固又輕巧堅韌的天然材料,具有不怕擠、不怕壓、柔韌有彈性的特性,比起陶瓷,其更具價值與創(chuàng)新。作品主要用鐵做基本的框架,以相對較粗較硬的藤芯做經(jīng)線,較細較軟的藤芯做緯線,兩條藤芯做一股為經(jīng)線,單條細藤芯做緯線……在此基礎上一點點編織起來。他的這個手工藝品真如它的名字,方形與曲線的完美搭配,使得作品展現(xiàn)出一種變幻的美感,讓人浮想翩翩。
第一件作品是六件中最醒目且最高的,像樹一樣,從一顆種子開始便隱忍著把根深扎于土中,心中卻有一個天地距離那么遙遠的目標,終成為了那棵參天大樹;第二件作品為“妖嬈”,多姿如美人,嫵媚如彩綢,柔美的線條刻畫得如此令人賞心悅目,那必是一個懂生活的女子;第三件作品風格簡單、曲線灑脫,像個真誠的孩子,天真、無邪、簡單、快樂;第四件作品告訴著我們,小禮服的樣式原來也可以讓簡單的藤華麗表現(xiàn),只是它依舊簡單;最后兩件是似飄零而下的葉子,和似云似浪的弧度,一個為了來年新芽的茁壯奉獻自己,一個在廣闊無際的大自然中放逐著自己。
王伯宇告訴我們,為了保質完成作品,他的藤是特地從云南空運而來的。因為這種藤條具有很強的韌性,而作品又要求有自由的美感,他的雙手在長時間編造過程中磨破了皮,甚至出了血。而在完成了造型之后,就是給作品配圖案了。那些細致的線條,都是他用極細的羊毫毛筆一點一點勾勒出來的,“有時候畫錯了就得重來,反反復復?!彪y以想象這么一個身材高大的男生長時間地蹲著甚至趴在作品前細細勾勒線條的場景,《蔓·想》該融入了王伯宇的多少熱情和心血。
《蔓·想》最終奪得本屆高校文化創(chuàng)意大賽的銀獎,王伯宇告訴我們,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作品本身的美感,同時又具有收藏和實用的特點,它既可以作為一件展品,也可以當成家居裝飾品,綠色藤蔓用料更是符合現(xiàn)代人的環(huán)保理念,予人清新,自然之舒適感。
“每個人都曾邂逅藝術,每個人都可以創(chuàng)造藝術,只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有那個機會、有那個精力和心情去將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出來?,F(xiàn)代城市生活節(jié)奏太快,人的時間、空間總是有限,但人的思維是無限的,創(chuàng)意也是無限的?!边@是我們在他的設計方案概述上看到的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或許這也是他對藝術最深的感觸。
獲獎對王伯宇是一次鼓勵,雖才大三,王伯宇已經(jīng)想著要著手準備自己的畢業(yè)作品了。“這幅作品以草原為背景,五個分支就像一只伸向天空的手掌,代表著遐想,是對未來的一種憧憬?!蓖醪钜灿辛怂囆g創(chuàng)作的方向,他希望將來,能擁有屬于自己的代表作。
(校報學生記者 林精精 紀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