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瓦罐雞湯里的“諾貝爾獎”


  2012年4月,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獎”———“菠蘿科學獎”橫空出世,比照著諾貝爾獎,“菠蘿科學獎”頒出物理、化學、數(shù)學、心理等九大獎項。
  化學獎頒給了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黃文及其研究團隊,原因是他們找到了瓦罐雞湯鮮美的秘密。
  “雞湯的基本滋味以鮮味和甜味為主,瓦罐雞湯中的總核苷酸和總游離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高壓熬制的雞湯和電磁爐熬制的雞湯……瓦罐雞湯較其他雞湯有較豐富的鮮味物質和較好的感官滋味”。2010年研究成果《瓦罐雞湯主要滋味物質研究》發(fā)表在了《食品科學》上。
  不過論文讀起來好像不怎么好玩。
  而組委會給出的獲獎理由有點小幽默:“這項研究的出現(xiàn),為陶瓷產(chǎn)業(yè)提供了新的利潤增長點,也為中華文化引領世界潮流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持”。
  能拿“菠蘿科學獎”也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運氣好那么簡單。研究雞湯,雞湯從哪里來?自己買,自己殺,自己燉,還要親自嘗……高壓鍋、電磁爐,當然還有最重要的瓦罐。
  因為雞湯中主導鮮美程度的主要是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為了判別雞湯的鮮美程度,實驗團隊除了使用電子儀器進行物質的測量外,還要做口感檢測。只有機測數(shù)據(jù)和感官數(shù)據(jù)之間誤差不大時,才能做出雞湯鮮美的判定。
  一罐雞湯研究了多久?4年!煮了多少罐雞湯?上千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