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助困與育人相結合 搭建貧困生教育愛心平臺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高校中的較弱勢群體——貧困生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校貧困生教育的現(xiàn)狀及特點,結合我校貧困生教育工作實際,提出堅持助困與育人相結合的理念,搭建貧困生教育愛心平臺。
    一、當前高校貧困生教育現(xiàn)狀及特點
    根據(jù)調查顯示:目前高校貧困生比例約20%, 特困生比例為8%。高校貧困生群體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幫助貧困生解決困難的工作也成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今,很多高校都已經初步建立了以獎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為主體的多元化的資助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確實解決了貧困大學生的一些實際問題。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當前我國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本身還不完善,如精神資助缺乏,配套制度不健全,與貸款有關的誠信教育,與助學有關的感恩教育、吃苦耐勞教育,與獎學金有關的責任心教育不健全等等。高校的特殊地位使其承擔著教育、管理、資助等各項任務,不僅要保證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yè),還要使其成為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因此,在實踐工作中, 我們應該在注重物質解困的同時,更加關注困難學生的精神需求, 實現(xiàn)幫困助學與育人有機的結合。
    二、搭建貧困生教育愛心平臺
    建立愛心助困平臺,有助于減輕貧困生的經濟壓力,并對其在心理上進行有益的積極引導,可以促進學生的交流,形成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良好風氣。在這個愛心助困平臺上,學生既可以自食其力,也可以幫助他人。
    1、建立健全貧困生新型檔案庫。
    貧困生新型檔案庫包含貧困生基本情況、學生勤工助學情況、心理溝通情況、參與公益活動情況等,檔案也要保持隨時更新,這樣既可以對學生情況了如指掌,又可以根據(jù)變化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法。同時, 評定家庭經濟狀況時要多渠道地了解學生, 如通過與學生個別談心、聽取班級同學的反饋以及平時的觀察等途徑, 相對準確地發(fā)現(xiàn)真正貧困的學生, 避免遺漏或混入。
    2、搭建“經濟資助、心理幫助、思想教育”三結合平臺。
    (1)進行“經濟資助”,利用國家學?,F(xiàn)有政策,解決主要經濟問題,如利用國家助學貸款和各項獎助學金。另外,鼓勵學生進行其他形式的貸款,如多個省份已經有高考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業(yè)務。同時,對于國家助學金的發(fā)放,要建立動態(tài)幫扶機制, 在實施資助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家庭經濟變更狀況和學習情況適時進行調整, 并對學生的日常消費情況、資助流向情況進行定期調研,使學校的資助確實能發(fā)放到有需要的學生手中。
    (2)“四駕馬車”拉動貧困生助困教育愛心平臺建設。
    “四架馬車”即心理健康教育、勵志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相結合,針對貧困生群體的共同心理特點, 采取積極有效的引導措施, 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性格, 促進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針對貧困生群體的共同心理特點, 可采用團體輔導開展心理咨詢活動,消除其消極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讓在校的高年級優(yōu)秀特困生介紹自己脫困的心理成熟經驗,指導貧困生擺脫心理束縛、減輕心理壓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擴大貧困生的社交活動范圍,從而增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
    同時,對貧困生進行“思想教育”,在日常思想教育中滲透國情、民情、社情教育與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回報社會的理想,增強學生的責任感。積極開展相關專題活動,將貧困生的誠信教育推上一個新的臺階。與組織部聯(lián)合舉辦至少一次誠信電影展播活動,播放《信用行天下——國家助學貸款信用教育片》。邀請已畢業(yè)的誠信還貸典型舉辦講座,鼓勵大家堅定還貸信念。充分發(fā)揮廣大教師和學生骨干的積極作用,本著“濟困”與“育人”相結合的原則,加強對貧困生的思想引導。教育引導學生摒棄“等、靠、要”的依賴心理,培養(yǎng)貧困生“自立、自強、自尊、自信、自愛”的思想意識。通過感恩教育,提高貧困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其思想由“獨善其身”向“兼濟天下”的升華。
    3、幫助貧困生制定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是社會迅速發(fā)展的需求,更是大學生立足社會的可靠保證。作為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貧困大學生,更應加強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使他們走出心理誤區(qū),全面發(fā)展自己,以便更好地服務社會。積極組織貧困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培訓,對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報告進行評選和激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擇業(yè)觀、實踐觀,引導學生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長遠需要和自身情況,制定符合自己的目標,有計劃地學習。
    4、建立貧困生學習管理機制。
    貧困生的生源地多為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學習條件和接受教育的方式可能和同學們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容易導致自卑心理和固步自封的心理狀態(tài),針對這種現(xiàn)象,可以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如對于計算機的使用不是很熟悉,為縮小貧困生與其他同學的距離,可以組織開展計算機使用基本技能培訓,為廣大貧困生同學普及電腦使用知識,同時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5、由高校勤工助學機構搭建貧困生自強平臺。
    利用好學校一年一度的勤工助學“雙選會”所提供的勤工助學平臺,積極搜集校內外勤工助學崗位,給學生搭建自強平臺。積極拓展與學校相關部門的聯(lián)系,與學校及社會上的志愿者機構建立友好關系。同時與部分企業(yè)建立聯(lián)系, 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企業(yè)的工作中, 既能提高學生工作能力,又能解決學生的經濟困難問題。建立貧困生友人檔案,聯(lián)系登記有熱情、有能力可以幫助貧困學生度過難關的同學、個人和企業(yè)等。
    6、建立畢業(yè)貧困生還貸聯(lián)系網絡系統(tǒng)。
    畢業(yè)貧困生還貸聯(lián)系網絡系統(tǒng)主要是對離校的貧困生進行信息追蹤的系統(tǒng),建立后應不斷錄入更新離校貧困生信息,其目的是使畢業(yè)貧困生的聯(lián)系方式的記錄系統(tǒng)化,為校方和畢業(yè)貧困生的聯(lián)系及促進還款率的提高提供極大方便。
    7、在愛心助困平臺中實行參與式管理。
    在平臺建設中嘗試參與式管理。實施“多數(shù)人參與管理,分層次量化負責”的工作模式?!岸鄶?shù)人參與管理”即鼓勵每一個貧困生同學都要承擔一定的平臺管理工作,并且適時調整工作崗位?!胺謱哟瘟炕撠煛钡暮锰幵谟谪熑蔚饺耍止っ鞔_,量化全面,精細入微。
    高校的貧困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的關注。學生工作者應將助困與育人相結合的理念切實貫穿于工作的始終,隨時把握貧困生的思想和心理脈搏,因勢利導地發(fā)揮他們的積極因素,在心與心交流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克服心理上的消極因素,幫助他們正確理解和看待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培養(yǎng)自尊、自信、自強的健康心理,使之成長為心理健康、自立、自強,且有高度責任心和奮斗精神的國之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