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有情花落有聲
今年5月7日至11日,針對新課改的實施情況以及目前中學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我們對成都七中進行了為期五天的調(diào)研活動。
在這段時間里,通過聽課與老師交流、討論和問卷調(diào)查,我們對目前的新課改的實施情況有了基本了解,也大致了解到目前社會對中學教師各方面的要求。
在七中調(diào)研期間,總體而言,是非常有學習價值的。一方面,是七中的團隊意識,集體精神。與以往我所處學校的情況不同,七中素來有集體備課的傳統(tǒng),每個年級組都在特定的時間里集體備課,搜集的資料實現(xiàn)完全的共同分享。在如今競爭分外激烈的教師行業(yè),實現(xiàn)資料共享需要的不僅僅是學校硬性的規(guī)定,更是教師本身的無私精神。懂得合作,懂得分享。這樣的情況,在其他學校不多見,我相信,這也是為什么七中為名校的原因。師資力量雄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整個教育都體現(xiàn)著合作互助的團隊精神。另一方面,令人欽佩的就是它的教學方式的多元化與自主化。七中的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老師的作用更多體現(xiàn)在引導方面,不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每個學習過程都是學生自我探討完成,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能舉一反三。而針對教師教學,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七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回歸文本,對文本的高度重視?;貧w文本,是針對中學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當中長期存在的“去文本”的傾向所提出來的,在這里,特別強調(diào)文本在文學活動中的地位與價值,它是一切文學活動的中心,也是掌握理解文學作品內(nèi)涵的憑借。在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當中,文本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師通過對文本教學目標的確立,技巧性的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反復誦讀(包括范讀、齊讀、自由讀、分角色讀等)下不斷體會文本的內(nèi)在蘊含,通過熟悉文本,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層層揭示、剖析,體會文學作品獨特的美。在對文本深入了解的過程當中,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摒棄傳統(tǒng)教師灌輸式教學,而以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為替代。對文本的回歸,不僅沒有陷入傳統(tǒng)僵化教學模式的套路當中,另有一番創(chuàng)新,而且對于理解文學作品有更佳的效果。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在這幾方面,都是七中明顯別于其他中學而自身存在優(yōu)勢的部分。在十幾年的學生生涯當中,僅站在學生的角度,也要高度贊賞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的同時,給予了更多的是學生自我提升的空間。給孩子送出一條魚滿足目前的生存很簡單,但是要教會他們自己學會釣魚才是教學的重點。
現(xiàn)在,對于大學生來講,過多的強調(diào)教學技巧似乎尚早,但是在與七中的老師交流的過程中,涉及到很多對目前中學老師的素質(zhì)和技能等要求卻是我們現(xiàn)在不得不深思度量的。作為師范專業(yè)的學生,我們必須及時更新社會對未來教師各方面的要求,從點滴做起,從點滴積累。
首先,是閱讀量的要求。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涵蓋面十分廣闊,上至天文時空,下至地理人文,包羅世間萬象。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要前提就是博識,必須有深厚的文學積累,文學沉淀。在這樣的要求下,無論是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還是初出茅廬的年輕老師,自身必須具備的就是有深沉的文學底蘊,閱讀量的無限空間化,對課外的人文地理以及時事的掌握明確并且深悉。這樣,才能有所講,有所教育。中學學生,因為受時間限制,知識面較窄,經(jīng)驗也不足,所以對于教師,首要前提就是擁有廣博的知識,擁有深沉如海的文學知識,能以自身的涵養(yǎng)教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當然,廣博的知識也對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涵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對教師自身素質(zhì)的要求,也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基本。
其次,是教師技能的要求。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在聽說讀寫上應有自己的特色,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有深厚的文學積累,還要具備教學的演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路清晰,表達順暢,言簡意賅。最為重要的是,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鑒賞能力,對文本的解讀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看法,大膽創(chuàng)新,在教學活動中技巧性的指導學生思考,在回歸文本的要求當中做到務實的要求。當然,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聽得寬,說的好,讀的廣,寫也是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練筆,在點滴的積累當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在這個過程當中,提高自身對事物的見解、自我探究學習的思維也是有所幫助的。此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組織教學能力的要求。聽了很多教師的課,在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和青春活力的年輕教師身上在組織教學上有鮮明的差異。在多方面對比后,我認為,學習老教師的經(jīng)驗是必要的,但是在教學組織上也應注入新鮮的血液。組織教學,必須從兩方面下手,“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是一方面,針對教學內(nèi)容的多元化實施針對性的教育方式是另一方面。當然,這其中就涉及到對教師自身的要求,必須不斷更新自我教學模式,建立師生平等對話的平臺,無論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管理還是道德品質(zhì)方面的教育,都應在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與人性化的交流下,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
再次,是對中學教師的素質(zhì)要求。教師素質(zhì)的要求,首先就是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在教學能力的硬性要求外,教師自身也應具備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zhì)。在交流過程中,有一位名為“鄧英”的中學教師給了我很大啟示。作為教師,除了專業(yè)素養(yǎng)外,還應該以沉靜的心態(tài)對待自己工作和自己的學生,學會用愛感化學生,教學過程中做到“去目的性”和“去功利性”,學會聆聽孩子的聲音,學會包容,在這樣的過程中,師生應有平等對話的平臺,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從生活的點滴中提升整個班級凝聚力,提高團隊意識,營造有愛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不僅應教會孩子如何學習,如何做一個德智體美的人,更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去愛人,如何喜愛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命最本真的美麗。當然,嚴格與溫和也不應偏廢其一,而是應該雙管齊下。教學有自己的原則底線,尊重孩子的想法同時也要強調(diào)原則性,不能觸犯底線。在鄧英老師身上,愛,是一切教育的最開始,也是最末的同歸。帶著一顆有愛的心,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是輕松美好的。
最后,中學語文教師應堅守文學。同一塊糖果吃多了會膩,同一個環(huán)境待久了會煩躁。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現(xiàn)在的普遍性傾向是對重復教學的厭棄,但又不能創(chuàng)新,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欲罷不能,思想受到限制,學習與教學活動產(chǎn)生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直接導致了教師對教學模式的不滿,對自己從事文學教育工作動機的提出質(zhì)疑。這樣的后果就是,對教學失去興趣,甚至對文學失去興趣。目前,除了在職的教育工作者,包括我們現(xiàn)在正處于學習文學時期的大學生,都存在著對文學的失去興趣甚至是失望的情緒。所以,為了克服這樣的現(xiàn)狀,我們首先應做的是堅守文學,堅持教育的信念,通過自身心態(tài)的調(diào)整,堅持閱讀,寫作,演講,培養(yǎng)文學興趣。這一點,我在七中石峰老師的身上就看到了,這位老教師通過對朗誦詩詞的熱愛來堅持自己的文學事業(yè),來表達自己對文學的熱愛,堅持對教育工作的熱忱。這是個很好的借鑒。
文學之路,是一條慢慢修行的道路,在無數(shù)個深冬、無數(shù)個淺夏交替著輪轉(zhuǎn)的過程中,我們慢慢改變著自己的外在,也升華著自己的內(nèi)在。日光湛湛,月華澹澹,多年之后的回眸,原來,我們走過的路,滿是經(jīng)綸,滿是文學的風情。
做一名優(yōu)秀教師真不是那么簡單,漫漫長路蜿蜒曲折并且滿是荊棘。所以,趁著還年輕,好好學習提高理論素養(yǎng),積極參加實踐積累經(jīng)驗,為以后的事業(yè),做好最堅實的鋪墊。路很長,但信念堅定,沒什么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