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想上海城市價值追求———責任
責任:注解著上海的大與小責任:忠于職守、勇于擔當。在海派文化中對此最為簡潔的說法就是:一個人不得不做的事或一個人必須承當?shù)氖虑?。以前,北方“大男人”總喜歡用“大上海,小男人”來形容生活在大上海中的男人。其實,仔細捉摸這個“小”是有特定內(nèi)涵的,其小“小”在謹小慎微而不夸???,“小”在不膽大妄為而又守土有責,“小”在不圖一時意氣而勇于克己,因而這樣的“小”也就有了盡心履責、勇于擔當?shù)拇髿狻S纱?,責任———注解著上海的大與小:小中見大、大中有小,在責任擔當中見大小、見分曉。
責任注解著上海的大與小,上海也注解著責任的大與小。上海這座偉大而又美麗的城市,通過近現(xiàn)代發(fā)展的歷史與現(xiàn)實向世人呈現(xiàn)出責任的深刻內(nèi)涵,為責任詮釋出一個絕好的海派版本。其一,“一大”、“二大”、“四大”會址和魯迅紀念館、宋慶齡故居等光榮的城市記憶,今朝的世博會、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上海東方明珠及在建的上海中心大廈等等引導時代風向的城市印象等等,盡顯上海勇于擔當民族責任、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的城市英雄本色;其二,曾幾何時上海勇敢地承擔起共和國五分之一的財政收入,直至今日,每百元中央財政中上海亦擔當了十分之一的光榮重任。當前,在五位一體的治國理政方略中所強調(diào)的加快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這一重大戰(zhàn)略,上海作為長三角的龍頭而率先試行。所有這些,無不透顯出上海城市深厚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責任感;其三,“上海名牌”曾經(jīng)是上海的驕傲和全國人的驕傲,就像今天的“上海產(chǎn)”一樣,值得人們信賴,這期間折射出的是上海產(chǎn)業(yè)工人的高度崗位責任感及由此產(chǎn)生的敬業(yè)愛崗的品格和風尚。即便是在充滿爭斗的商戰(zhàn)中,上海人的“先小人后君子”的做法也令“先君子后小人”的做法羞愧卻步,而最終贏得信賴。無論是為官還是經(jīng)商,把事情交給上海人是可靠的,與上海人交往是可靠的。上海人的強烈內(nèi)在的責任心,履職盡責、勇于擔當構成了這座偉大城市的基本的價值取向,上海人處人處事的做派風格透現(xiàn)出深厚的責任感,這種由內(nèi)到外、由里及表的責任意識與責任行為使上海獲得世人向往信賴,因而成為青年人學習工作生活重要的首選地。責任心:個人、家庭和社會責任在上海市民身上協(xié)同責任成為上海城市核心價值追求并令其頂天立地。這種自信、這種優(yōu)良傳統(tǒng)植根于上海市民身上的深厚的公民責任意識,在上海市民身上的公民責任意識的表現(xiàn)有其鮮明特色:其一,上海人既能在個人責任、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這三方面各有其充分到位的表現(xiàn),又能讓三者相互協(xié)同互動,而所有這一切首先建立于其固有的家庭責任感之上。“丈母娘領導下的老婆負責制”,這句折射出上海人的家庭治理結構的笑話頗能表達上海人特有的濃厚的家庭觀念。上海人的家庭責任心也是很有特色的,不知道是因為上海的妻子特會相夫教子而帶教出特有家庭責任心的老公,還是上海的特有家庭責任心的老公培養(yǎng)了妻子特愛相夫教子的習慣,以至于有種說法:“要安全可靠就要找個上海男人做老公”。其二,由于有其優(yōu)良傳統(tǒng)和講求責任的文化環(huán)境,生活在上海這片熱土上的人們均能細細品味出責任的內(nèi)在屬性及其韻味。上海人責任的具體內(nèi)容是極其清晰而又實在的,責任被進一步細化為:角色責任、能力責任、義務責任和原因責任。上海人的角色責任就是指在角色共性規(guī)則下應該做、必須做的事情;能力責任是指超出共性角色責任要求的責任表現(xiàn),即努力結合自己能力做的事情;義務責任是指沒有在角色責任限定范圍的責任,即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原因責任是指原因直接導致的責任,由于存在各種原因,這些原因可以承擔相應的角色責任、能力責任和義務責任。這種細致的厘定、區(qū)分及其協(xié)調(diào),無論就其能力還是就其表現(xiàn),正是令上海人無論是身處異地他鄉(xiāng),還是盡地主之誼而置身于外鄉(xiāng)人之間,均能以其特有的氣質(zhì)而被視為“上海人”的緣由,其實,也是上海人被看好的重要原因。其三,上海人固守的責任當首推法律責任,這源于法律規(guī)定或當事人間的契約對于這座城市百姓所生發(fā)的法律效果,其間折射出上海人濃郁的法制意識和契約精神。上海處人處事首先講究的就是一個原則和法規(guī),上海人的精明就在于在嚴格遵紀守法的前提下,不會吃虧吃鱉,還能將事情辦成,且有尊嚴。從上海城市價值觀視角看,責任是一種擔當,可以用五句話來概括:責任意識就是想干事,責任能力就是能干事,責任行為就是真干事,責任制度就是可干事,責任成果就是干成事。所以,大到國家重點項目(如世博會、寶鋼、大飛機),小到居委會的聯(lián)防、街道弄堂的清潔衛(wèi)生,只要是上海人做肯定會有一個負責任的交待,交給上海人干一準按質(zhì)按量按時出活,沒有半點馬虎。在汶川地震災后對口援建中,上海對口的都江堰市援建項目質(zhì)量高、口碑好,那是有目共睹的。
責任感的孕育與生成:
歷史與現(xiàn)實上海城市強烈的責任感是有其生發(fā)的特殊背景的,一是與其城市自身的市場意識發(fā)育較早較成熟有關。上??芍^是中國最早開放的碼頭,世界各類文明在此碰撞交匯,其中不乏有先進文化聚集于此,而敢為人先、勇于擔當逐步孕育出具有現(xiàn)代化意味的責任感,在濃郁的市場意識基礎上培育出的法制意識,則更強化了上海人遵紀守法的責任感;二是與南北交匯、移民興市息息相關。移民給上海帶來的不只是活力,還有人與人相互交往的責任心。作為典型移民城市其人際關系及個體的社會關系要維系其良好的運行,就必須有嚴格的規(guī)則、法則,這就要求其每個個體要有起碼的獨立人格,要能有所擔當,有責任意識,有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的社會責任感。否則,當人超出原有的具有血親關系、宗法關系的熟人圈后,沒有完善的規(guī)則意識和責任意識就很難處理協(xié)調(diào)好各種人際關系,尤其是人際之間的利益關系。
有這樣三句話伴隨著上海人責任意識的生成:其一,“儂想想清爽”(你要想清楚),上海中學生填報高考(或中考)志愿時,家長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儂想想清爽”。上海人從小就養(yǎng)成了要對自己行為負責任的習慣,個人責任感與責任心可以說是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的基礎和支撐;其二,“關儂啥事體”(管你什么事),這句口頭禪其正面積極的意思就是:“不要瞎操心,首先管好你自己的事情”,這里說的是要厘定清楚自己與他人、與社會之間的區(qū)別,搞清公權與私權的界線,只有這樣才能恪盡職守,各司其職;其三,“拎得清”,這是上海人評價一個人最常用的口頭禪。說你“拎得清”意味著你有分寸、定位準、有擔當、可信任。處人處事有原則、有責任,不僅可以做好自己的事,而且能承擔社會責任。
上海將責任作為城市核心價值追求而要頂天立地,上海以敢于擔當、勇于承擔來詮釋責任的豐富內(nèi)涵,儼然樹立起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責任作為上海城市核心價值追求,既是上海頂天立地的原因,又是上海頂天立地大有作為的結果。進一步說,上海所擁有的根深蒂固的責任意識,緣自于其深厚的對于自身城市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上海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定的歷史與現(xiàn)實原因,最早最深最廣地感受到來自時間維度的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沖突、來自空間維度的外來與本土的碰撞,率先反省反觀自身的社會文化角色和功能,生發(fā)出濃郁的文化自覺,進而勇敢地擔當起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外來與本土經(jīng)濟文化相互融合的橋梁和紐帶責任。這種敢為人先、敢于擔當?shù)淖晕叶ㄎ?,不僅構筑、塑造著上海城市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強,而且由此生發(fā)出上海城市對于整個民族國家、對人對己的神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