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
風采依然
廣泛交流
走進自然
仲秋的一天,記者來到周光輝教授的辦公室,辦公桌上高高疊起的書籍、文案,書柜里整整齊齊擺放著的學術著作,都在昭示著,他已經(jīng)成為吉林大學政治學科的帶頭人;采訪中,他謙遜的談吐和炯炯有神的目光,流露著一個政治人特有的謹慎和睿智,足以讓人難以忘懷。
第四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行政學院院長周光輝一直將從教、治學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yè)和生活方式,他專注于教書育人和讀書思考并體會著其中的快樂?!盀閲液蜕鐣囵B(yǎng)人”的教學理念,“學者就是要表達思想”的治學理念,讓他將教者和學者這兩種角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歪打正著”
哲學教會他思辨
弗洛伊德曾經(jīng)說過,人在童年時期的經(jīng)歷會對他的一生都產(chǎn)生影響。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的周光輝,與那個時代大多數(shù)的孩子一樣,經(jīng)歷了從小學到高中10年的求學,這期間,他經(jīng)歷了“文化大革命”,那是他人生成長中一段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
1966年,當時只有11歲的周光輝,曾滿懷熱情地去參加紅小兵。而在小學4年級時,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一夜之間,轉業(yè)后在地方工作的父親和在工廠當書記的母親,竟成了走資派,而他卻成為走資派的子女,遭到排擠和歧視,被迫從紅小兵的隊伍中退了出來,他幼小的心靈不僅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也產(chǎn)生了一些困惑。
17歲那年,他高中畢業(yè),選擇了入伍當兵,在軍委空軍總站教導隊做了4年的文書工作。這可以說是他人生第二個重要的階段。4年的部隊生活培養(yǎng)了他嚴守紀律、做事認真、勤于學習、堅忍不拔的品性。19歲的他就憑借自己的出色表現(xiàn)加入了光榮的中國共產(chǎn)黨。
1977年,復員后的周光輝來到長春氣象儀器廠做了近半年的質(zhì)量鑒定工人。這期間他經(jīng)歷了我國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次報考。那場史無前例的“文革”帶給他太多的困惑,對于周光輝來說,學習成為當時最強烈的欲望。被迫荒廢學業(yè)10年之久的他抑制不住內(nèi)心求知的渴望,當即決定報名參加高考,并順利地被吉林大學哲學系錄取。他希望通過讀書和求知來解決心中多年的困惑;他渴望通過學習來了解什么是人們所欲求的理想社會。“文化大革命”的經(jīng)歷是對于他日后的教學、科研關注的重點,包括學術傾向都有著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當筆者問起當初為什么選擇報考哲學專業(yè)時,周光輝笑了笑說:“當時我考大學不是憑的興趣,我想的是什么專業(yè)能考上,只要能考上就好。沒想到的是,竟然歪打正著了?!?br> 周光輝所說的“歪打正著”并不夸張,本科4年的學習生活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哲學帶給他的良好的思維訓練。哲學是一門思辨性、概括性和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哲學的訓練培養(yǎng)了他究根問底、追求真理的性格。他開始追求根本性的東西,看問題不再只看表面,而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追尋它的邏輯前提。
“哲學對我的訓練為我今后的政治學研究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如果沒有哲學的訓練,絕對不會有我今天對政治學理解的程度”,周光輝坦言道。究根問底的思考習慣;把思考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甚至在大學畢業(yè)后到機關工作期間,討論問題時也會不自覺地強調(diào)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些都離不開哲學對他的影響。
說起大學本科時的求學經(jīng)歷,周光輝回憶起當年對自己影響頗深的恩師。當時的哲學系主任高清海老師和鄒華正老師,是對他哲學思維訓練影響最大的兩位老師。一談到自己的恩師,周光輝頓時顯得格外振奮,鄒先生哲學思辨的訓練、高先生深入淺出的講授方式,都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和影響?!案呦壬鸁o論講什么,無論多么深刻的問題,都能以通俗的語言講出來。他主張做學問一定要‘笨想’,不能走捷徑。鄒先生主講德國古典哲學,給我們講黑格爾小邏輯、康德哲學,當時我們對鄒先生非常崇拜,他講課每句話都有嚴謹?shù)倪壿嬐评?,你不認真聽講是很難進入他的邏輯的。他培養(yǎng)了我思辨的邏輯的論證方式,這個訓練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他們的講授方式對周光輝日后的教學也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關注文明 毅然投身政治學
豐富的人生閱歷,讓周光輝有了更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大學本科畢業(yè)后,周光輝放棄了留校任教的機會,準備投身到社會工作中去,希望做一些與實際聯(lián)系更緊密的事情。他來到省委機關工作,但是工作一段時間之后,卻發(fā)覺現(xiàn)實與他的想象不盡相符:在工作崗位上,個人被很多外在因素左右著,而這些都是自己無法控制的。他開始思考,這到底是不是適合自己的職業(yè)?!皬奈覀€人來講,我更希望選擇可以把握自己的行業(yè)”,他萌生做大學教師、回到學校搞學術研究的念頭。過去的困惑與思考,再加上理論學習和省委工作經(jīng)歷,對于中國的政治發(fā)展等問題,他有了一些新的體驗和感悟,覺得自己更需要在理論上提升。然而,當他回想自己本科學習的哲學專業(yè)時,發(fā)覺那是一門距離現(xiàn)實生活很遠的學科,它解決的是人們思想上的問題,卻無法直接有效地解決實際的社會問題。一時間,他陷入了選擇的困頓和迷茫。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一位大學同學那里得知吉大剛成立政治學研究室,即將創(chuàng)辦政治學系并獨立招收政治學專業(yè)研究生。政治學與現(xiàn)實鏈接更緊密,多年來的工作經(jīng)驗和生活閱歷,也可以成為他思考政治學問題的思想資源和基點,而且當時的政治學科剛剛建立,大家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周光輝這樣想著,越想越興奮,甚至覺得自己終于找到實現(xiàn)人生理想的途徑了。隨后不久,他便決定選擇政治學作為自己的碩士研究生專業(yè)繼續(xù)進修。
政治學是研究人類政治活動的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作為一門面向人類公共生活并以探尋政治文明為目標的學問,政治學不僅要探究合理的政治秩序并為政治秩序的合理性提供證明,而且要探索合理政治秩序?qū)崿F(xiàn)的可能性。政治學作為一門治國理政的學問,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社會人們公共生活的質(zhì)量。該學科自1980年恢復以來,經(jīng)歷了一個學科體系從欠缺到健全、學科領域從單一到豐富的過程。我校政治學系創(chuàng)建于1983年,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后恢復政治學以來高等院校建立的第一批政治學系之一,王惠巖先生任系主任。政治學理論于198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得政治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同年設立政治學博士后流動站,于2007年政治學理論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周光輝于建系當年考入王惠巖先生門下攻讀碩士學位,1986年畢業(yè)后留校任教,開始從教生涯。1988年開始攻讀博士學位,兩次出國訪問研究。1993年底,我校原來的政治學系改建為行政學院,周光輝出任主持工作的副院長,1995年5月,擔任院長并一直做到現(xiàn)在。王惠巖先生是周光輝的碩士、博士導師,可以說是他把周光輝領進了政治學,讓他從最初的感興趣到后來對政治學有了理性認知。“王先生身上有兩點:一是他講課非常有邏輯,重點突出;二是他從事政治學研究,非常關注中國的現(xiàn)實問題。王先生總是強調(diào),政治學不是培養(yǎng)書呆子的,而是要把所學所思用于對現(xiàn)實問題的思考。他做學問的方法和特點也影響了我。他教育我不要讀死書,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周光輝不無感慨地說。
1986年留校任教之初,周光輝作為發(fā)起人之一,與當時法學院的張文顯、鄭成良,日本研究所的王勝今,經(jīng)濟學院的宋冬林,哲學社會學院的孟憲忠、邴正,歷史系的劉德斌等青年教師,共同發(fā)起創(chuàng)建了吉林大學青年教師現(xiàn)代化問題研究會,大家經(jīng)常在一起討論當時的熱點問題,發(fā)表各自的看法,寫文章。這個研究會很明顯地體現(xiàn)出了他們做學問的特點,從來不是從概念到概念,總有一種強烈的現(xiàn)實關懷,這是一種情結,是這代人深入骨髓無法變更的現(xiàn)實關懷。當時是不同學科的教師們聚在一起,都密切關注著中國現(xiàn)實問題,大家也從中學會了從不同學科的角度思考、理解問題?!爸袊鴨栴}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問題,它是多方面的”。這段經(jīng)歷對周光輝的未來治學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思考政治問題時注重從多學科的視角考慮問題;二是自覺地把學術研究與中國的政治文明進步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
教學相長 用思想點亮課堂
身為教師的周光輝,是一位充滿人格魅力的老師。他潛心鉆研、勇于探索,他溫和謙遜、耐心傾聽。他長期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工作,先后為行政學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政治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經(jīng)典著作”“權力政治學”“民主理論”等課程。他立足政治學專業(yè)基礎理論,結合學術前沿問題,深入淺出、邏輯嚴謹、思路清晰的授課風格,深受全院師生喜愛。2006年,由他主持的《政治學原理》課程相繼獲吉林省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課程。
周光輝認為人生應該有榜樣。什么是好教師呢?好教師不是一個抽象概念,好教師應該有好教師的榜樣。周光輝在教學上注意博采眾長:“孫正聿教授深刻的思想、清晰高度的概括、富有激情和文采的表達;張文顯教授分析問題縝密、概括全面,他能把一個學術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很好地結合起來。孫正聿教授這種思辨和概括能力,張文顯教授這種嚴謹?shù)姆治鰡栴}和把握現(xiàn)實的能力都是我學習的榜樣?!痹谒闹校恢卑褜O正聿、張文顯教授那樣的老師當作真正的名師并確立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周光輝在教學過程中亦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他始終踐行著“用思想點亮課堂”的理念。他認為,教學的最高境界實際上是教師和學生的心靈交流,作為一個文科教師,是要用思想同學生交流,而不是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前提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思想。教師本身必須是有思想的人,要用腦,在備課過程中用腦去思考,在講課過程中,要表達思想。一堂課好與壞,就在于這堂課中教師所表達的自己的見解、還有理性的有說服力的內(nèi)容,這才可能真正影響學生,師生才能產(chǎn)生共鳴。
他在上課過程中非常注重提問題,通過思考同學的回答和疑問進而促使自己思考。很多問題可能是老師沒有思考過的,這實際上是在激活老師的大腦。在與學生交流時,老師會覺得自己很年輕,促使自己進一步讀書。一堂好課都是在思想交流和師生互動中實現(xiàn)的,力求用思想點亮課堂。
周光輝一直潛心于教學創(chuàng)新和改革,他與同事組建了一個政治學理論教學團隊,經(jīng)過多年不斷的探索,進行了行之有效的創(chuàng)新和嘗試:教學內(nèi)容上,他們把政治學原理課程分為系統(tǒng)知識介紹和研究性專題講座,激發(fā)學生們對政治學專業(yè)的興趣,提升他們對政治學的理解;教學方法上,他提倡提問式教學和對話式教學,鼓勵他們不斷追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學手段上,他鼓勵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等方式,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我喜歡教師這個行業(yè),人人都說教師是神圣的行業(yè),教師的神圣性是通過教學過程來體現(xiàn)的:教學連著兩頭,一頭是教師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教師在備課、讀書、教書、寫書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在課堂上把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和社會的洞察表達出來,對學生的成長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另一頭是學生的未來,通過教師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并培養(yǎng)他們成為具有人文關懷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最終成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力量。”在教學過程中,周光輝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
周光輝對學生的教育和影響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他叮囑自己的學生,人的一生要保持兩個習慣:讀書的習慣和鍛煉的習慣。周光輝愛好廣泛,特別愛好體育運動,這與他的個人經(jīng)歷有關:1992年,周光輝去美國學習,每天都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1993年3月,他患上了嚴重的胃潰瘍,必須馬上在美國動手術。正常人的血色素應該在16到18左右,人體能夠承受的極限是0.8,而當時的他只有0.6,睜開眼睛就眼前冒金星,連頭都抬不起來,覺得自己生命就要走到盡頭,那種生命的臨界體驗讓他對生命產(chǎn)生了無限的眷戀。幸運的是,手術很成功。隨后他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從那以后,他意識到健康對于一個人是多么的重要,于是每天堅持體育鍛煉。他從2001年至今,堅持游泳,這在學術界已被傳為佳話。周光輝覺得,這種生活方式表現(xiàn)了一個人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能讓一個人面對生活永遠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
尋找支點 初嘗成功之喜悅
求學數(shù)十載,從教22年,今天的周光輝教授的履歷表上的獎項已經(jīng)很多了,而說起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竟是他第一次的獲獎經(jīng)歷。
1986年,周光輝留校任教后,在讀書思考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思考如何防止“文化大革命”的社會悲劇重演的過程中,開始關注民主問題。民主是政治文明的象征和表現(xiàn),實際上就是人類為了尋求公共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平衡和良好的公共生活和秩序而做出的制度安排。1988年,周光輝撰寫了《民主與人——關于民主的價值、實質(zhì)及其精神的思考》,在《時代論評》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新華文摘》《人民日報》相繼全文轉載或摘要介紹,獲1995年首屆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優(yōu)秀論文二等獎。這是周光輝第一次獲得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最高獎。
之所以說這次獎項重要,其實并不在于獎項本身,而在于完成這個成果的過程中使他對政治學有了一個理性的理解,并明確了以后的學術研究方向。大學4年的哲學學習使他懂得,研究政治學,首先要關注政治學的基本問題。實際上,周光輝從研究生留校任教直到攻讀博士期間,一直在思考著,政治學在構建一個理想的公共秩序時需要處理好哪些基本問題,引領人類政治文明的是哪些基本價值。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周光輝有機會去思考什么是政治學基本問題,人類需要什么樣的公共生活。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撐起整個地球。通過這篇文章,他對政治學的理解找到了一個支點,對政治學有了相對清晰的理解,從此,民主就成為他學術研究的基本領域和方向。
周光輝一直致力于政治學理論和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等學科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堅持科研和教學相結合。他認為,科研和教學從來都不矛盾,在有所關聯(lián)的教學和科研之間,教學是對一個知識領域體系的系統(tǒng)把握和理解,它為科研提供了系統(tǒng)的知識背景,避免科研局限在某個特定領域,可以說,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科研;而科研則是對具體問題的深入研究和獨到的理解,正是科研為高質(zhì)量的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基礎。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在科研領域上,他在拓展政治學研究領域、深化政治學研究內(nèi)容、形成政治學學科體系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先后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與教育部科研和教學改革項目7項、省級科研項目2項;作為主要成員,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負責《政治學概論》教材編寫。2004年以來,由周光輝教授任首席專家的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社會公正與政府責任”研究進展順利,迄今已發(fā)表論文50余篇,研究報告3篇,這些研究成果先后在《政治學研究》《文史哲》《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等國內(nèi)權威期刊上發(fā)表,并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重要刊物轉載,在學界和社會各界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2006年9月,“社會公正與政府責任”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長春市成功舉行,來自美國、德國、法國、臺灣、香港等海內(nèi)外知名學府的60余名專家學者,圍繞“社會公正與政府責任”這一主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提出了諸多頗有價值的學術觀點。
多年來,周光輝教書育人,辛勤耕耘,凝練學術研究方向,打造精誠團結、梯隊合理的教學與科研團隊,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推動政治學學科發(fā)展,服務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撰寫了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論文40多篇,出版教材與專著10余部。論文主要發(fā)表在《政治學研究》《教育研究》《天津社會科學》《學習與探索》《社會科學戰(zhàn)線》等國家核心期刊上,不少成果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人民日報》《天津日報》等全文轉載或摘要。其中論文《當代中國政治發(fā)展十大趨勢》被《新華文摘》1998年第6期論點摘要、并被由李鐵映主編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前沿報告1999》作為主要觀點摘編,2001年獲吉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2002年獲教育部第三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優(yōu)秀論文三等獎;論文《互聯(lián)網(wǎng)對國家的沖擊與國家的回應》,獲吉林大學2001年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論文特等獎,2004年獲第二屆長春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論文類一等獎,2006年獲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論文“政治文明的主題——人類對合理的公共秩序的追求”被《新華文摘》2003年第12期全文轉摘,并收錄到《社會科學戰(zhàn)線》創(chuàng)刊25周年精華集——“解社會之惑”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若干問題研究》一書和中央編譯局編輯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叢第2輯》,2004獲吉林省第六屆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論文一等獎;論文《認真對待共和國——關于和諧社會的政治基礎的思考》,2005年獲中共中央編譯局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雜志社主辦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研討會”征文評比二等獎。
周光輝積極推動該學科領域的教材建設,參與編寫了國家教委“九五”和“十五”重點教材《政治學原理》以及《比較政治制度》《中國大百科全書·政治學》《公共行政學》等有影響的教材;主持完成了教育部“面向21世紀政治學教學內(nèi)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出版了10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此外,他所撰寫的指導教學和課程改革的文章“編寫政治學理論教材重在增強說服力”,發(fā)表在《人民日報》2004年12月21日理論版。
周光輝一直非常重視科研與教學活動的社會效益,作為一名理論工作者,他密切聯(lián)系實際,關注社會發(fā)展,使理論研究服務于現(xiàn)實、服務于社會。多年來,他積極為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咨詢。2000年,周光輝組織了“行政學研究為行政實踐服務”學術研討會,為吉林省政府撰寫了《政府的價值與行為選擇》的研究報告,從理論上為“為民執(zhí)政、科學理政、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十六字施政方針作了論證,并被吉林省原省長洪虎在向吉林省人大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采用;2006年5月,周光輝參加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舉辦的“吉林社科講壇”,作了題為《“依法治國”的政治學思考》的講座,從政治學的視角講授法治的基本價值和精神,宣傳法治意識,受到在場聽眾的高度評價;2005年6月為吉林省政府作決策咨詢,在中共吉林省委決策咨詢辦公室的《決策咨詢要報》上發(fā)表題為《構建績效評估體系,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報告。
學以致用 俯首甘為孺子牛
政治學教學是傳承人類兩千多年政治文明的一項具體工作,選擇或承擔政治學教學、研究的職業(yè),實際上,就是選擇和承擔了服務于人類福祉的偉大責任,在傳承人類政治文明、豐富政治知識、推動人類公共生活質(zhì)量不斷改善的過程中,能夠獲得精神上的愉悅,體驗人生的意義。周光輝認為,優(yōu)秀的政治學教師應有敏感的心靈、批判的精神、豐富的政治想象力和強烈的公共關懷,應了解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學生精神的困惑,以理服人,引導學生從那些他們從未質(zhì)疑過的思想傾向中解放出來,超越現(xiàn)實,用知識去接近他們所要追求的理想。政治學教師的天職不僅在于傳授專業(yè)知識,訓練學生的專業(y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關心公益事業(yè)的社會責任感。在這里,相互平等,倡導寬容,尊重人的尊嚴與個性;在這里,拒絕浮躁,倡導真知,崇敬學問;“在這里,拒絕偽善,倡導真誠,理性對話?!边@是周光輝始終踐行的政治學教學理念。
周光輝鼓勵自己的學生多了解社會、不斷認識真實的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真實的興趣和特長,再對將要從事的職業(yè)作出選擇,并告誡學生選擇工作要注重發(fā)展空間和增長才干的潛在機會。他特別支持自己的學生進行各種深造和培訓,甚至為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他像一位慈愛的父親,關懷每一位學生,不遺余力地幫助學生成才。他把自己的學習所得和成長經(jīng)驗都無私傳授給學生,與學生分享他的人生經(jīng)驗和生活哲學,與他交談常常有醍醐灌頂?shù)母杏X。
“什么是學術,學術就是說理”,做學問首先要學會說理;要有發(fā)展的眼光、批判的意識和獨立的判斷。在這種方法論指導下,他的學生很早就懷抱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進入研究的狀態(tài),在學術規(guī)范的框架內(nèi)進行學術研究。
周光輝非常注重自學與交流相輔相成的學術訓練方法在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中的運用,他經(jīng)常強調(diào)只有能夠真正沉下心來讀書的人,才能做好學問,他告誡他的學生不要死讀書、讀死書,不要書讀人,而要人讀書,將讀書所得為我所用。同時,他推崇平等、包容的學術對話,強調(diào)切磋、交流的重要性,認為交流可以使人開闊視野,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擴充知識、獲得啟發(fā),交流能夠產(chǎn)生彼此促進的動力,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他組織了師門的碩士生和博士生討論會,分別以兩周和一個月為周期進行政治學經(jīng)典文獻研讀和理論專題研討。在討論中,他十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術觀點,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研討學術的空間和平臺,他尊崇以理服人,重視論證的力量。“我們師門碩士生和博士生分別定期組織學術討論,已經(jīng)十分正規(guī)了,周老師總是盡自己最大努力參加,有時即使上午有會議,也會到我們討論會現(xiàn)場聽一會兒再走?!敝芄廨x的學生杜霽雪如是說。
周光輝一直致力于整合和規(guī)劃師門碩士和博士生的研究方向,目前初步確定了民主理論、正義理論等兼顧學術與國家發(fā)展的重大需求緊密相關的研究方向,希望從學理上為國家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持。打造優(yōu)秀的學術團隊,鼓勵學生進行合理的學術分工的同時多進行學術合作。
“周老師對學生學習和生活關心備至、體貼入微。”這一點,在學生中有口皆碑。今年暑假的一天,周老師在前衛(wèi)校區(qū)醫(yī)院打點滴,此時2006級的3個博士研究生都在學校做博士論文,準備明年答辯,周老師讓他們幾個趁著這個時機去同他好好談談論文。于是,周老師一只手打著點滴,另一只手翻看學生的論文資料,審慎耐心地為學生指導論文。在中秋、元旦或者寒暑假的時候,把離家遠或沒回家的學生叫到家里吃飯或者請學生吃飯,他總是說學生們離開家求學不容易。
有一次,師門的全體學生一起在開學初去與周老師見面,因為當天老師白天有會,學生們晚上7點多去的,在老師家樓下集合之際,遇見老師走出家門,看得出老師挺疲憊的,學生問“老師您干什么去”,老師回答,“我去給你們買點雪糕”。周光輝的學生也可以通過e-mail等多種溝通方式隨時和他溝通向他請教,不止限于學術問題,關于人生追求、職業(yè)選擇等等問題,當你向他求教時,他會耐心地幫你分析,為你指路,無私地奉獻他的智慧和經(jīng)驗。
這次獲得第四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的周光輝,依然保持著“低調(diào)做人、踏實做事”的人生態(tài)度,他時刻提醒自己:名師獎不但是榮譽,更是促使他不斷努力和前進的動力。正是這種永不滿足的追求和從未停下腳步的探索,讓他在許多榮譽的光環(huán)下依然淡定如初。
周光輝教授在自己數(shù)十載的從教生涯和科研道路上始終保持著樸實真誠、謙遜務實的優(yōu)良品質(zhì):作為行政學院院長,他兢兢業(yè)業(yè);作為科研工作者,他孜孜以求;作為政治學教師,他心系政治文明,甘以朱筆寫師魂。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