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魯迅筆下人物的八種死法



孫紹振教授在北京大學(xué)人文學(xué)苑做《魯迅筆下八種死法》的講座本報記者方蕾/攝


  西方文學(xué)理論有一種說法:一切都是過眼云煙,唯有愛和死亡才是永恒。從《阿Q正傳》到《藥》、從《孔乙己》到《祝?!罚斞笡]有提筆著墨于愛情,卻為每一篇文章都安排了一次死亡。這一次,福建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孫紹振為我們總結(jié)了魯迅筆下的八種死亡。
第一種:阿Q之死:以一種喜劇的方式寫小人物的荒謬死亡。(《阿Q正傳》)第二種:夏瑜之死:魯迅筆下難有英雄的死亡。(《藥》)第三種:祥林嫂之死:一種完全悲劇的死亡,悲劇到讓你喘不過氣來,悲劇到讓你絕望的死亡。(《祝?!罚┑谒姆N:魏連殳之死:冷峻的死亡。(《孤獨者》)第五種:子君之死:魯迅筆下僅有的涉及到愛情的悲劇性死亡。(《傷逝》)第六種:孔乙己之死:一種既沒有喜劇性,也沒有悲劇性,只有平淡敘述的死亡。(《孔乙己》)第七種:眉間尺之死:魯迅筆下難得的帶有黑色幽默的英雄的死亡。(《鑄劍》)第八種:陳士成之死:一種寫得不太成功的帶有探索性的死亡。(《白光》)
魯迅生活的時代,是不缺作家的。冰心的詩,朱自清的散文,徐志摩書寫浪漫,張愛玲攜筆小資,張資平則主攻三角戀。魯迅是不喜歡寫愛情的,他55年來只寫過一篇愛情小說?!半m然魯迅寫愛情很平庸,但是寫死亡卻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孫教授對我們說。
  不論是阿Q的死亡、祥林嫂的死亡、孔乙己的死亡、魏連殳的死亡、英雄夏瑜的死亡、子君的死亡、《鑄劍》里眉間尺的死亡還是《白光》里陳士成的死亡,這八種死亡每一種都不同,都讓孫紹振印象深刻。但是卻有兩種死亡令他最為贊賞———祥林嫂的死亡和孔乙己的死亡。禮教的三重矛盾:祥林嫂之死“在這八種死亡中,我認為寫的最成功,最偉大,最藝術(shù)的是祥林嫂的死亡。”孫教授說。
  祥林嫂是小說《祝?!分械闹魅斯?,是一個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nóng)家婦女。祥林嫂的第一個丈夫死后,婆婆想要把她再嫁。她被逼出逃,在魯四老爺家尋得一份活干。
  “她反滿足,漸漸地有了笑影,人也白胖了”。然而她很快被婆婆家搶走,賣到賀家成親。兩年后,賀老六感染風(fēng)寒死去,兒子阿毛也被狼叼走。沒了依靠的祥林嫂被趕出賀家,無奈下重回魯四老爺家求工。魯四老爺雖雇了祥林嫂,卻“暗暗地告誡四姑說,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fēng)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一切飯萊,只好自已做,否則,不干不凈,祖宗是不吃的?!?br>  她遇到了“好心人”柳媽,柳媽對他說一個女人再嫁是有罪的,只有去廟里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后,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魯四奶奶也不讓她端福禮。最后,她沿街乞討,在除夕的鞭炮聲中,慘死在街頭。
  五四時期寫婚姻婦女題材的作品中,描寫的大多是寡婦要改嫁而受到封建禮教的阻礙。但在孫紹振看來,如果魯迅也是這樣寫,那只能說明封建禮教的夫權(quán)思想(女人屬于男人,死了也是未亡人,只可守節(jié)不能改嫁)的荒謬。
  但魯迅偏不這樣寫,祥林嫂想守節(jié),卻被一種強制力強迫改嫁。這就能說明在夫權(quán)之外還有一種權(quán)利可以超越夫權(quán),婆婆有權(quán)決定讓她改嫁,這就是族權(quán)。
  “這里顯示出封建禮教的一種矛盾,寡婦按照夫權(quán)要守節(jié),按照族權(quán)要改嫁。祥林嫂在這種封建禮教的野蠻荒謬中被強迫改嫁?!钡沁@樣還不夠,封建禮教對她的迫害還在繼續(xù)。本來改嫁后生活尚可的祥林嫂并不能安穩(wěn)。
  文中她先后喪夫喪子,魯迅這樣安排的目的就在于把她逼回魯鎮(zhèn)。說到此處孫教授著重強調(diào)了一句話“大家還叫她祥林嫂”。
  說到這里他很激動“這句話簡簡單單,似乎一筆帶過,細細讀來,這個稱呼毫無道理。說明大家的思想是多么的僵化,人們只能承認第一個丈夫,按照第一個丈夫的名字去稱呼這個女人。”
  祥林嫂被逼回到魯鎮(zhèn)后,柳媽對祥林嫂說:“再一強,索性撞死好了,你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你給了誰好呢?閻羅大王只好把你鋸開來,分給他們?!睂O紹振認為這樣荒誕的話正是說明了神權(quán)的不合理。
  于是,由于封建禮教的夫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的種種不合理最終導(dǎo)致了祥林嫂的死亡。講到這里孫紹振教授突然揮舞手臂、提高嗓音說“這就說明夫權(quán)不合理,族權(quán)不合理,神權(quán)也不合理,陽間不講理,陰間也不講理,這樣寫已經(jīng)深刻表明了封建禮教的荒謬?!?br>  但這僅僅是最膚淺的第一層,他繼續(xù)道:“問題在于這樣的觀念存在于魯鎮(zhèn)的所有人當(dāng)中,這種封建禮教的荒謬野蠻,不但魯四老爺,魯四奶奶所謂統(tǒng)治階級對自己的思想非常頑固地堅持,就是柳媽這樣關(guān)心她的人也是非常執(zhí)著地相信。魯鎮(zhèn)上的所有人,起初還對她感興趣,但聽聽她關(guān)于阿毛的故事的人,后來都對她報以冷漠、諷刺、調(diào)侃、歧視。這個都還是其他的小說可以寫到的?!?br>  “唯一”他頓了頓,立即提高音量說道:“魯迅寫得特殊的———祥林嫂自己也相信,也認同這種封建迷信?!?br>  魯迅的深刻就在于能揭示一個人在這種封建禮教中自我摧殘,自我折磨,中毒這么深,毫無感覺。“這就表明了魯迅對中國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全在這里?!睂O教授說。
  而這樣一個悲傷的故事發(fā)生時間在年關(guān),敘述者只是一個與這件事毫無關(guān)系的“我”。祥林嫂的死是沒有兇手的,她被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一個對再嫁寡婦的成見殺死了。一個生命消逝了,而所有的人都心安理得,在歡樂的氣氛中接受無限的祝福。唯有“我”感到有良心上的責(zé)任,但是“我”也只是“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
  孫紹振點出,《祝福》最后的文字寫出了魯迅的絕望,他一輩子在和絕望斗爭,沒有人吶喊,喊的人也覺得我還是沉默吧。這是非常沉重的,是一種絕望的悲痛。無悲無喜:孔乙己之死當(dāng)年《吶喊》剛出版,魯迅的學(xué)生曾經(jīng)問魯迅自己認為寫的最成功的小說是哪一篇,魯迅回答是《孔乙己》。
  這個回答似乎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犊袢巳沼洝贰栋正傳》的名聲遠大過一共才2800字的《孔乙己》。但魯迅自己說:“《孔乙己》能于寥寥數(shù)語之中,將社會對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寫出來,諷刺又不很顯露,有大家的作風(fēng)”。對此孫紹振教授很認同,而且認為《孔乙己》才是真正的小說,沒有雜文的色彩。寫的很精彩而且比《祥林嫂》更加精煉。
  首先引起孫教授注意的是它的敘述者,“我”是一個酒館小店員。這個安排很精巧,一來以小店員的口吻敘述可以簡練。二來,對于“我”這樣一個覺得百無聊賴的小店員來說,只有孔乙己在酒館的時候可以笑一笑。這個貫穿文章始終的笑意味深長。
  文章以小店員的視角寫了三個場面,三個場面中孔乙己出現(xiàn)了兩次,而在每個場面中都出現(xiàn)了人們的笑??滓壹和禃淮?,人們笑他。孔乙己偷書偷到舉人家里被打斷了腿,人們又笑他。最后一次孔乙己被笑話的時候不再爭辯,只說“不要取笑”,甚至幾近哀求的解釋腿短原因“跌斷,跌,跌……”孔乙己要面子,因為他是唯一一個穿長衫來喝酒的人,人家笑他偷書,他不承認,說“竊書不算偷”。又自顧自地:“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滓壹汉托λ娜说拿?,表現(xiàn)在他想要守住自己的精神底線而被人一次一次挑戰(zhàn)。
  孫教授歸納說:“《孔乙己》的主題在于表現(xiàn)中國人對于一個失敗的、淪落的人的精神摧殘,不在于外力的打擊,而在于深入他的精神,去剝奪他最后的體面和尊嚴?!?br>  而更為殘酷和深刻的是:笑孔乙己的人對他沒有很大惡意。“笑中還包含知其理缺,予以原諒的意味。但周圍人對他的無情摧殘正表現(xiàn)了他們精神空虛、冷漠和麻木?!弊詈罂滓壹核懒耍频甑恼乒竦闹肋@個消息的時候,頭都沒有抬一下,繼續(xù)算他的賬。
  “對于這樣一個曾經(jīng)為酒館帶來歡樂的熟客,對于他的死無動于衷。這就是中國的人心之冷漠!”他補充說:“孔乙己從開頭到最后在維護自己最后的自尊,哪怕是無效的維護、抵抗,也要掙扎一番,但無惡意的人們偏偏要反復(fù)的打擊他殘余的自尊,這很惡毒,但又是沒有明顯的主觀惡意。貌似友好的笑中包含著殘忍,這種場景現(xiàn)在都很少有人描寫的出來?;蛟S,魯迅之所以這么喜歡這一篇,是因為它諷刺不明顯,又非常從容,非常有大家風(fēng)度,讓你感覺到含義那么深刻。而表面上又沒有那么劍拔弩張,不像《狂人日記》那么局促。所以我認為這種死亡也是描寫的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