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拿出一張白紙,寫出上節(jié)課所講的??碌闹R考古學,不用照搬筆記,寫出你的理解即可?!币惶谜n就以一個小測驗開始了。收回大家的答案后,焦若水老師在黑板上畫了嵌套的兩個圓,抽了一張做得較差的卷子,“這位同學會想,‘今天測試我交了白卷,被老師視作反面典型,下次我一定一口氣寫三頁答案,’那么他就從內(nèi)圓擴展到外圓,了解增多,就會發(fā)現(xiàn)外面的未知還有更多,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吉登斯的‘結構具有制約和促進人類行動的雙重能力’?!?br>在焦若水口中,抽象而復雜的理論也可以像生活現(xiàn)實那樣通俗易懂,這樣的能力源自他的實踐原則:書齋之外,還有田野。
2009年完成博士學習后,焦若水來到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執(zhí)教。作為主攻社會學理論和社區(qū)研究的副教授,焦若水為我校社會學專業(yè)大二學生講授現(xiàn)代社會學理論課程。多年的社會調(diào)查經(jīng)歷與社區(qū)志愿服務經(jīng)驗造就了他將專業(yè)術語轉化為通俗語言的能力,關懷中國社會,吸收現(xiàn)實中的鮮活案例,又為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事例中詮釋理論,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實質(zhì)性內(nèi)容提供了可能?!霸诮估蠋煹恼n堂上,氛圍總是輕松愉 悅,每隔 幾分 鐘都會聽到同學們的笑聲,枯燥乏味的理論課也不再是催眠曲?!边@是課堂的魅力,也是思想的魅力。
這節(jié)課介紹一位社會學大家一一吉登斯,他有包羅萬象的理論:社會學方法的新規(guī)則,重建社會結構理論,后現(xiàn)代與全球化理論……如果按部就班的講解吉登斯,課堂很可能就會變成思想轟炸而收獲甚少。焦若水另辟蹊徑,從英國工業(yè)革命、全球殖民、帝國衰落、全球金融中心到習近平訪英,一條清晰的歷史線索,巧妙地將吉登斯紛繁復雜的理論變成一場思想與歷史的饕餮盛宴。在這堂課中,同學們打開了從全球史的角度理解中國社會近百年變遷的新視野,再來理解國家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便豁然開朗??鐣r代跨空間的現(xiàn)實與理論交互更是激發(fā)了同學們創(chuàng)造性思考的能力,理論的學習在不覺間已然內(nèi)化于心。
課堂上的焦老師有時會走到學生們中間近距離的講解理論,有時雙手夸張比劃來輔助言語的幽默,有時單手插著口袋,另一只手扶著眼鏡,思索理論與現(xiàn)實的結合及介紹的切入點,老師和學生的交流與互動真正零距離。學生們專注的神情配合著若有所思的點頭,展示了一場生動理論的思維之旅。
每一節(jié)課都有不一樣的體驗,這是焦老師給學生帶來的一致感受,令同學們印象最為深刻是他把課堂搬到教室之外。“你是誰?”焦若水帶領同學們來到將軍苑,沐浴在陽光下,一個個提問互動。在互動討論、分組交流的實際體驗中,讓同學們感受抽象的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這種打破常規(guī)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真正理解了由古希臘的廣場民主到代表型公共領域,再到近代資產(chǎn)階級公共領域的變遷歷史,更使學生認識到理論與現(xiàn)實生活的關聯(lián),體會民主學習和訓練的重要性,激發(fā)的是個人對家國命運發(fā)展的思考。
“感性無理性則盲,理性無感性則空?!边@是對焦若水影響很大的一句話,要在行動中學習,只有將知識的記憶與應用于生活相結合,才能體現(xiàn)并完成 “學習———反思———行動”這一過程。在社會學的學習中,理論可被視為基礎或是框架,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加上其枯燥的性質(zhì),這門課程對老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接過這一燙手山芋,焦若水不斷地思索、嘗試,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尋找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并能更快成長的方式,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了“雙語雙域”的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打通了理論與現(xiàn)實之間的壁壘,開拓了學生“全球思考、本土行動(GlobalThink,ActLocally)”的創(chuàng)造性思考能力,他的課程成為最受學生追捧的課程。
走出書齋,風景無限。焦若水自身的經(jīng)歷便是對這句話的印證,從普通大學到一流大學,從國內(nèi)到國外,感受了全世界各個層次的教育:中國以教為主,而西方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焦若水盡可能地將這些思想滲透在各個方面。比如,講解結束,他會問“我解釋清楚了嗎?”而不是“你們聽懂了嗎?”目的就是一定要幫助學生學會自主探索,主動學習。另一方面,焦若水提倡雙語雙育,在全球化的當今學會與世界接軌,看到書本外的世界,拓寬狹窄的視野。
“創(chuàng)造一個你的全新世界?!苯谷羲恼n堂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課程本身的影響。在課堂上,他是一個熱愛社會學的人,以人格影響人格,引導一群門外漢進入社會學。在課堂上,他還是傳道授業(yè)者,以生命影響生命,把學生帶到書齋之外,走向田野,踏上更廣闊的遠方。
也許若干年后,從事不同職業(yè)的同學們,記憶中社會學理論的印記已變得模糊。心中仍深深定格的,是那天的明媚陽光下自由討論的場景,那一幅幅課堂上全心投入的畫面,課堂中蘊藏的美好回憶和自由的精神,終將伴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