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技巧
新聞到底在哪里,它從哪里來?這是一直以來不少基層新聞宣傳報道者的困惑:不知道新聞到底在哪里,找不到新聞卻找了一個理由,我們在基層,身邊的人都是普通人,身邊的事都是小事,不值得寫。?
新聞是一種精致的閱讀體驗,守住這份精致,媒體才能在新媒時代巋然屹立。而這份精致,正是由一篇篇好新聞堆砌而成。好新聞會講好故事,而什么樣的故事才算是好故事?它需有怎樣的立意、內(nèi)容和結構?人民日報社地方部副主任費偉偉的新書《好稿怎樣講故事》通過“文...
編者注:本文所修改的這篇電視新聞稿,是8月24日本號推送的《這不是新聞報道,這是工作匯報、工作簡報!》一文中筆者點評的第三篇稿件,該稿來源于廣東省某地級臺微信公眾號。這篇新聞稿不是新聞報道,是工作簡報。記者要善于把工作簡報轉(zhuǎn)化為新聞報道,要學會用新聞事實說話!那么如何才能把這篇工作簡報式的新聞稿改成規(guī)范的新聞稿呢?
記者做好采寫工作,客觀事實的陳述只是第一步,要寫出動人心、接地氣的好文章,需要有對社情的了解、對人情的熟知和對風情的意會,更需要有問禁、問俗、問變的細致考量。今天“金臺唱晚”微信公眾號推送人民日報社原上海分社副社長范偉國《“三情”與“三問”》一...
寫的文章總被編輯改得花花綠綠?修改不知從何下手?差錯太隱蔽老是看不出?校對文稿是文字工作者的經(jīng)常性工作,看似簡單,做好不易,但也并非沒有規(guī)律可循。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就能在寫作時避免或少出錯誤,也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改正文章中出現(xiàn)的差錯,讓文筆更...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使得社交媒體迅速崛起,傳統(tǒng)媒體所處的輿論生態(tài)也隨之改變,從大眾傳播時代進入公共傳播時代。復雜的媒體生態(tài)和新聞場景的變化,給傳媒行業(yè)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也給傳統(tǒng)媒體帶來無法回避的困境:信息分散、受眾分流、信任度下降、影響力弱化,有的時候,社交媒體成為網(wǎng)絡輿情事件的主導者。面對這樣的大環(huán)境,傳統(tǒng)媒體開始尋求新的生存方式,這不...
最近,有讀者朋友跟我吐槽說,寫材料時沒東西可寫,三兩句話寫完就不知寫什么了,看別人文思泉涌,說法一套一套、金句一串一串,像竹筒里倒豆子,嘩嘩嘩的出來。
多年前,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寫作不僅僅是單純的寫作,它必然伴隨著實踐、閱讀與思考。它與實踐相隨,與閱讀同行,與思考為伴。實踐是它的源泉,閱讀是它的基礎,思考是它的靈魂。
“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lián)接中外、溝通世界?!边@是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碎片化閱讀時代,要多做短新聞。這是時下媒體人的追求和行動。如何把短新聞做好呢?我們的體會是:稿件結構要緊湊,內(nèi)容要集中,邏輯要合理,表達要順暢、清新、有情。?
散文是一種抒發(fā)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吧⑽摹币辉~大概出現(xiàn)在北宋太平興國(宋代宋太宗的一歌年號,976年12月至984年11月,為期8年)時期。
人民日報國際部近年來就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世界經(jīng)濟報道作了積極的探索,主要做法是:①世界經(jīng)濟報道要為國內(nèi)經(jīng)濟建設中心服務,積極配合,介紹可資借鑒的做法與思路;②緊緊抓住讀者高度關注的世界經(jīng)濟“熱點”問題,高屋建瓴,釋疑解惑;③密切跟蹤世界經(jīng)濟的走勢,及時傳遞經(jīng)濟信息,正確把握經(jīng)濟形勢,準確分析經(jīng)濟現(xiàn)象,提高報道的科學性。
1997年10月29日,是世紀之交中美關系史上一個不平凡的日子。翌日,《人民日報》刊出了《兩個偉大民族的握手》(以下簡稱《握手》)一文。這篇發(fā)自華盛頓第一現(xiàn)場的新聞特寫,不僅受到中央有關部門領導同志和業(yè)界同仁的稱贊,而且受到廣大讀者的青睞。
用小故事能撬動一個大主題嗎?回答是肯定的。遼寧日報記者在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子,請看下面的實例——2010年9月17日,《遼寧日報》刊登的《“4個小本本”串起百姓有保障的生活》一稿中寫道:?
大型特刊是紙媒重大新聞報道的“關鍵一招”“看家本領”,插上新媒體傳播之翼的紙媒大型特刊,其傳播力將更廣,影響力將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