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匯集
一門尚處于規(guī)劃中的寫作課,成為清華大學今年最讓人矚目的課程之一:據悉,清華大學將在2018級新生中開設“寫作與溝通”必修課,并計劃到2020年覆蓋所有本科生。這門“寫作與溝通”課其實定位為非文學寫作,偏向邏輯性、說理性的學術寫作,即便如此,依然阻擋不了人們將其放入籠統(tǒng)的寫作問題進行討論的熱情。寫作何以成為問題?要知道今天可是個極大釋放...
新聞工作是知識更新速度最快的職業(yè)之一。沒有持續(xù)不斷的知識建設,記者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想活力就會枯竭,就會患上“職業(yè)枯竭病”。其突出表現(xiàn)為,進入報社三五年后,年輕記者進步減速,平平穩(wěn)穩(wěn)看不出階段性變化,文章鮮有亮色,沒有了先前好稿不斷見諸報端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仙桃日報通過四種形式,不斷為年輕記者“充電加油”:向書本學習。報社倡導記者無論多忙...
新聞報道是社會風云變幻的“晴雨表”,記者則是挺立時代潮頭的記錄者,是推動新事物不斷發(fā)展的“助推器”。改革開放以來,新生事物不斷涌現(xiàn),而記者在采訪中需要練就一雙敏銳的“新聞眼”,及時發(fā)現(xiàn)總結帶有規(guī)律性的新生事物,這就直接考驗著記者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駕馭能力。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yè)是一項復雜的、巨大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新情況不斷出現(xiàn),新問題層...
和新聞界的一些同志談論新聞,常常會涉及到一些人一些作品,如說某人的新聞寫得好,有特色;某人的新聞寫得太平了,年年一個樣。大家似乎都有一個同感:寫新聞是需要悟性與靈性的,缺乏悟性與靈性是很難寫出好新聞的。文憑高并不等于一個人的悟性就強,起碼并不等于新聞悟性強。記者的悟性與靈性與新聞敏感有關。悟性高、有靈性,新聞敏感性就強;悟性低、靈性差...
報紙的個人專欄,幾乎是與報紙相生相伴。中外報界都有個人名專欄行世,美國著名新聞人沃爾特·李普曼的個人專欄《今日與明日》不僅寫了50多年,而且為250多家美國報紙和20多家外國報紙所刊用;而我國著名新聞人鄧拓上世紀60年代在北京晚報開設的個人專欄《燕山夜話》,一時間洛陽紙貴,在當時起到了很好的輿論引導作用;著名老報人趙超構(林放)在新民...
在自媒體瘋狂生長、傳統(tǒng)媒體紛紛轉型的今天,優(yōu)質內容依然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的“一”。曾任新疆、甘肅、湖北、江蘇等四地新華社分社社長的馮誠認為,“鎮(zhèn)版報道”便是這個“一”。今天,小編邀請馮誠來談談記者如何策劃采寫鎮(zhèn)版報道。馮誠歷任新華...
?“顏值”受諸多因素影響和制約。要想提升黨報要聞版的“顏值”,就必須從一些具體而又細節(jié)化的視覺元素著手,搞好編排。以多樣化的“圖”包裝要聞版黨報要聞版也要順應“讀圖時代”閱讀需求的變化,在版面布局上增加“圖”的比重,以圖代替大片的文字報道。有時,一張精彩的“圖”就能讓人眼前一亮,不僅吸引讀者注意,還能讓讀者有興趣讀完要聞版信息。這里的...
Q:您認為一個成功的人物采訪應該是怎樣的?A:我想所有的采訪者去采訪前都會準備滿滿一張采訪提綱,可是我覺得我們不應該用采訪對象是不是回答完采訪提綱來衡量一個采訪成功與否,當然這是衡量標準之一。然而更重要的是整個采訪過程讓彼此都覺得舒服,讓對方主動愿意跟你分享更多。經過一番溝通,你們在同一個能量場內,坦誠相待。人,才是衡量成功與否的首要...
某媒體刊文說:“呀,火苗竄出來了,刺眼的火苗在舞動……”請問其中的“竄”用得是否妥當?謝謝!——吉林讀者白山山白山山讀者:“竄”讀四聲cuàn,意思是“亂跑,奔逃”。例如:(1)在我軍的打擊下,敵軍向西逃竄。(2)幾個壞人搶劫別人財物時,碰到了武術教練,被打得抱頭鼠竄而去。(3)一片林子著火了,林子里的動物們東逃西竄?!案Z”也用來表示...
大家在媒體上經常看見“側記”這種寫作形式,今天我們就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一、什么是側記?側記——從一個側面反映新聞事件或新聞人物的通訊。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過程,但求抓住特點,扣緊受眾的興趣點、回答受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寫作時往往夾敘夾議,兼談感受。新聞側記,又叫特寫,凡是截取事件、人物或場景中最富有特征的橫斷面,用橫的寫法...
新媒體編輯要有新媒體素質,這是新媒體時代對編輯提出的“新”要求。新媒體在技術上有自身的特點,有傳播優(yōu)勢,這些特點與優(yōu)勢,傳統(tǒng)媒體是無法與其相比的。當然,假如一個新媒體編輯始終固守傳統(tǒng)媒體的編輯思維,不能靠新“質”取勝,新媒體的特長與優(yōu)勢就不能充分發(fā)揮。因此,新媒體的素質修養(yǎng)對于新媒體編輯人員來講是至關重要的。對于編輯的新媒體素質培養(yǎng),...
在一周的暑期實踐中,特別是深入農村采訪的三天,讓我們在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將所學運用于實際的調研實踐中,收獲頗豐。對怎樣更好完成采訪,怎樣使采訪更富“人情味”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采訪前,記者需要對采訪對象和主題做好充分的調研。大到宏觀背景,小到與人物相關的每一件小事,都應盡可能做到胸中有溝壑,以便記者可以沿著線索對事實發(fā)展的可能性作...
03、引擎:跟隨情懷的召喚盡管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融媒工作室卻有著中青報一貫的情懷堅守。今日歲月靜好的背后,是戰(zhàn)爭年代無數先烈的鮮血和生命,是和平時期各行各業(yè)平凡英雄的奉獻和犧牲。清明之時,向英烈獻上一份虔誠恭敬的愛心和祭奠,本是一種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時間逐漸被碎片化的今天,卻顯得珍貴異常。H5作品《今天,請給他們一分鐘》,特別選擇黑白灰...
每一下點擊的背后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勾起他們的閱讀和傳播欲望,需要更加個性化的內容。如何抓住用戶?不僅要搞清楚用戶是誰、喜好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手中的“武器”能夠提供什么、能否吸引用戶?!敖裉?,停下一分鐘,為英烈默哀”“和平是因為有他們守護,勇敢的他們值得我們銘記”“這一分鐘為英烈默哀,讓英烈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2018年清明期...
在移動互聯(lián)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數據挖掘、云計算技術不斷發(fā)展和媒介融合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傳統(tǒng)的新聞寫作模式正在被解構和重建。新聞寫作話語建構形式漸趨多模態(tài),對紛繁復雜的新聞事件進行立體化建構、分層表述和多模態(tài)呈現(xiàn)成為數字新聞趨勢;新聞寫作的話語建構風格越來越講究“對話性”,更加注重小眾化、精準定位和互動反饋;“算法”和“模板”使新聞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