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區(qū)是北京市轄區(qū)之一, 位于北京市西部。歷史上, 石景山地區(qū)曾屬元大都大興府宛平縣和明、 清北京順天府宛平縣。中華民國十七年 (1928年) 10月, 今石景山區(qū)北部屬北平市西郊區(qū), 南部屬河北省宛平縣。1948年12月2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將石景山地區(qū)劃為 “北平市第二十七區(qū)” , 是為獨立建置之始。于1952年8月27日, 定名為 “石景山區(qū)” 。石景山區(qū)東西寬約12.25公里, 南北長約13公里, 總面積85.74平方公里。劃分為八寶山、 老山、 八角、 古城、 蘋果園、 金頂街、廣寧、 五里坨和魯谷9個街道 (社區(qū)) 。
新中國建立后, 石景山區(qū)隨著經(jīng)濟建設(shè)和交通運輸?shù)陌l(fā)展, 在保留文物古跡和歷史風貌的基礎(chǔ)上, 逐步形成縱貫東西、 橫穿南北的交通干道。至2004年3月, 縱貫本區(qū)東西有京門路、 石景山路、 魯谷路、 阜石路、廣寧路, 橫穿南北的有玉泉路、 北辛安路、京原路、 古城大街、 楊莊大街、 八角東街、 八角西街等。
20世紀60年代始, 石景山區(qū)城市建設(shè)日新月異, 先后建成32個居民小區(qū), 為古城小區(qū) (古城路、 古城南路、 古城北路、 古城西路、 老古城、 古城南里) 、 八角小區(qū) (八角路、八角南路、 八角北路、 八角北里、 八角中里、八角南里) 、 魯谷小區(qū) (依翠園、 雙錦園、 三山園、 四季園、 五芳園、 六合園、 七星園) 、 模式口小區(qū) (模式口東里、 模式口南里、 模式口西里) 和燕山水泥廠、 老山、 楊莊、 西井、蘋果園、 金頂街、 趙山、 鑄造村、 高井、 廣寧小區(qū)。
1993 年以前, 石景山區(qū)共有胡同 19條。1993—1997年, 拆除胡同6條。截至目前, 石景山區(qū)現(xiàn)存胡同13條。
八角地區(qū)
八角地區(qū)位于石景山區(qū)中部, 因轄域內(nèi)八角村得名。其范圍, 東起老山路, 南接京原路, 西抵古城東街、 古城南街, 北至?xí)x元莊路。八角地區(qū)有大街5條, 為八角路、 八角東路、 八角南路、 八角北路和八角西街。八角路: 東起八角東路, 西至古城東街。八角東路: 南起體育場南路, 北至?xí)x元莊路。八角南路: 東起八角東路, 西至古城東街。八角北路: 東起八角東路, 西接古城北路。八角西街: 南起石景山路, 北至八角北路接楊莊東路。
八角村形成于明代以前, 相傳有趙、 田、閻、 孔、 祁、 梅、 王、 肖自山西來京的八戶人家居此, 山西口音 “八家村” 訛傳成 “八角村” 。八角村有街巷2條, 為東西走向的八角大街 (已拆) 和八角后街 (已拆) 。有胡同6條 (已拆) 。
20世紀80年代初, 八角被列為房地產(chǎn)重點開發(fā)地區(qū), 八角村陸續(xù)拆遷。先后拆除八角村街巷胡同的危舊房屋13.6萬平方米、 1萬余間。1993年, 在八角村舊址始建八角南里社區(qū), 至1997年, 封閉小區(qū)建成。八角南里社區(qū)占地面積10.5萬平方米, 建筑面積17.7萬平方米, 有住宅樓19棟 (其中,高層住宅樓5棟) , 樓門116個。現(xiàn)有居民2668戶, 5584人。
南北胡同 (已拆) 位于八角村南部。南起石景山路, 北至八角大街; 長近 500米。門牌: 1—83, 2—40。
八角北后道(已拆) 位于八角村東部。南接新胡同, 北至今八角飯莊; 長 60米。門牌1—15, 2—22。
新胡同 (已拆) 位于八角村中部。東起八角大街東口, 向西至今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銀杏樹; 長近300米。門牌1—25, 2—14。
祁家胡同 (已拆) 位于八角村東部。東接徐家胡同, 西至八角后街; 長70米。門牌: 1—9, 2—12。
梅家胡同 (已拆) 位于八角村中部。南起今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銀杏樹, 北至八角大街, 長100余米。門牌: 1-11, 2-22。徐家胡同 (已拆) 位于八角村北部。南起八角大街, 北至今雕塑公園; 長近100 米。門牌: 1—15, 2—10。
古城地區(qū)
古城地區(qū)位于石景山區(qū)西南部, 因轄區(qū)內(nèi)古城村得名。其范圍, 東起古城東街、 楊莊大街, 南瀕永定河, 西至首鋼總公司廠區(qū)內(nèi)石景山, 北抵京門鐵路。古城地區(qū)有大街7條, 為古城大街、 古城南街、 古城東街、古城路、 古城南路、 古城北路、 古城西路。古城大街: 南起石景山路, 北接楊莊大街。古城南街: 北起石景山路, 南至京原路。古城東街: 南起石景山路, 北至古城北路。古城路: 東起古城東街, 西至古城大街。古城南路: 東起古城東街, 西至古城大街。古城北路: 東接八角北路, 西至楊莊大街。古城西路: 東起古城大街, 西至北辛安路。
古城村始建于唐晚期, 村落較大, 有街巷7條, 為前街、 后街、 東街、 南街、 西街、 東井街和西井街。古城地區(qū)有胡同3條。
南胡同 位于古城村南部, 屬老古城前街社區(qū)居委會。南胡同北起前街路口, 南至十萬平; 長近 200 米, 寬僅 3 米, 瀝青路面。南胡同門牌: 1—23, 2—32?,F(xiàn)有居民102戶。
北胡同 位于古城村北部, 屬老古城后街社區(qū)居委會。北胡同北起變電站, 南至北后街丁字口; 北胡同長200余米, 寬6米,瀝青路面。北胡同門牌: 1—17, 2—52。現(xiàn)有居民97戶。
北后道 位于古城村北部, 屬老古城后街社區(qū)居委會。北后道東起古二中, 西至西一區(qū); 北后道長180余米, 寬6米, 瀝青路面。北后道門牌: 1—39, 2—34?,F(xiàn)有居民176戶。
北辛安地區(qū)
北辛安地區(qū)位于石景山區(qū)中西部, 因轄域內(nèi)北辛安得名。其范圍, 東抵首鋼總公司特鋼公司, 南至首鋼總公司化肥廠, 西起龐村, 北靠京門鐵路。北辛安地區(qū)有大街5條, 為北辛安路、 北辛安大街、 北辛安東街、和平街、 鐵壁街。北辛安路: 南起石景山路, 北至金安橋。北辛安大街: 西起北辛安路, 東至南岔、 北岔。北辛安東街: 南起鐵壁街, 北至和平街。和平街: 東起北辛安東街, 西至北辛安路。鐵壁街: 東起北辛安東街, 西至北辛安路。
北辛安古稱新安里或辛安里, 始建于唐代。北辛安地處京西至西山和山西、 河北的京西大道上, 在以駱駝、 馬車等運力為主的年代, 因北辛安距京城有將近一天的路程, 而成為往來商旅打尖歇腳之地, 故北辛安的商業(yè)、 服務(wù)業(yè)和旅店業(yè)較為發(fā)達。解放前, 北辛安大街有 “三里商街” 之稱, 大街兩旁店鋪林立, 有商號70余家, 攤商170余戶。鐵壁街, 明代稱南營, 為當時自山西遷京的移民定居地, 后擴建并入北辛安。鐵壁街38號院為京西小有名氣的悅來客棧。悅來客棧坐北朝南, 如意門門樓, 一對方形抱鼓石雕刻精美, 門洞中有四幅壁畫, 年久已難見面目。影壁上鐫 “鴻禧” 二字。這是一家駱駝店, 店主姓李, 有前、 后、 東、 西四個院落, 房百余間, 另有安置駱駝的場院,場院內(nèi)有水井。
據(jù)久居北辛安地界兒的老者說, 北辛安的街巷胡同象條魚: 西胡同是魚頭; 北辛安大街是魚身; 串心店是魚脊; 鐵壁街是魚肚; 而南岔與北岔恰似兩條魚尾巴。早年的西胡同穿過今北辛安路, 直至首鋼公司廠區(qū)內(nèi)。1937年, 日本侵略軍侵占石景山煉廠 (首鋼公司前身) , 強行拆除西胡同的西部, 拆毀普濟寺 (當?shù)厝朔Q西廟) , 迫使居民搬遷, 有13戶居民被迫搬到北岔居住。
解放初期, 設(shè)北辛安鎮(zhèn), 區(qū)政府駐北辛安大街。1952年8月, 石景山區(qū)政府駐和平街3號。1954年5月, 北辛安鎮(zhèn)建置撤銷。1978年, 區(qū)委、 區(qū)革委會機關(guān)遷址石景山路35號。北辛安地區(qū)現(xiàn)有胡同8條。
南岔 位于北辛安東南部, 屬南北岔社區(qū)居委會。南岔北起北辛安大街五神廟舊址, 南與北辛安東街相連; 全長300余米, 寬9 米, 瀝青路面。南岔門牌: 1-19, 2-160?,F(xiàn)有居民361戶。
南岔45號現(xiàn)為北辛安農(nóng)工商公司, 系關(guān)王廟 (當?shù)厝朔Q東廟) 改建。坐北朝南,一進院落。正殿三間, 大式硬山大脊, 筒瓦; 東西配殿為小式硬山頂。明 《宛署雜記》 對這座廟有記載: “關(guān)王廟, 在北新安,離城三十里” 。關(guān)王廟南有戲樓院, 是關(guān)王廟的附屬建筑; 戲樓今已不存, 院內(nèi)有建立于民國元年 (1912) 的河北省宛平縣第一區(qū)北辛安鎮(zhèn)兩級小學(xué)。小學(xué)校易名數(shù)次, 1964年改名為北辛安第一小學(xué)至今。
1937年, 日本侵略軍侵占石景山煉廠后, 每年一度的石景山廟會無法在石景山上舉辦, 而移到北辛安舉行。每年農(nóng)歷四月十五日, 會期三天, 廟會設(shè)在北辛安大街、 南岔和北岔, 四面八方趕廟會的人山人海, 熱鬧非凡。眾香客把碧霞元君神像“請” 到關(guān)王廟, 焚香膜拜。自1958年始, 石景山廟會未再舉行。
北岔 位于北辛安東北部, 屬南北岔社區(qū)居委會。北岔北起和平街, 南至北辛安大街五神廟舊址。五神廟始建年代無考,坐東朝西, 大殿三楹, 今已無存。北岔全長200余米, 寬6米, 瀝青路面。北岔門牌: 1-15, 2-102。現(xiàn)有居民309戶。
袁家胡同 位于北辛安中部, 屬北辛安大街社區(qū)居委會。袁家胡同南起鐵壁街,北至北辛安大街, 全長200余米, 寬6米, 瀝青路面。袁家胡同舊有天寶店 (駱駝店) ,因掌柜姓袁而得名。袁家胡同門牌: 1-19。現(xiàn)有居民144戶。
東胡同 (也稱小胡同) 位于北辛安中部, 屬鐵 (鐵壁街) 新 (新房子) 社區(qū)居委會。東胡同西起鐵壁街, 東至袁家胡同; 全長近200米, 胡同寬僅3米, 土路。系貧苦百姓居住之地。東胡同門牌: 1-11, 2-18?,F(xiàn)有居民77戶。
西胡同 位于北辛安西部, 屬鐵新社區(qū)居委會。西胡同西起北辛安路, 東至大胡同; 全長近100米, 胡同寬8米, 瀝青路面。西胡同門牌: 1-11, 2-8。現(xiàn)有居民 79戶。西胡同曾經(jīng)有劉記煤鋪一座。
大胡同 位于北辛安西部, 屬鐵新社區(qū)居委會。大胡同北起北辛安大街, 南至鐵壁街; 全長500余米, 寬9米, 瀝青路面。大胡同門牌: 1-33, 2-32?,F(xiàn)有居民108戶。
大胡同中部路西21號, 早年間是一家駱駝店, 為李姓南悅興, 有房40余間。與南悅興相鄰的是北悅興, 店主姓李, 是一家近50 間房的駱駝店。北悅興的門樓非常考究: 戧檐磚雕為 “馬上封侯” 圖案, 十分精美。門樓內(nèi)有壁畫四幅, 年久失修難以辨認。南悅興的看面墻更是精雕細刻, 整個院落依然留存有四合院的風采, 院內(nèi)正房戧檐雕 “福在眼前” 圖案, 栩栩如生。南悅興與北悅興之間的高臺階處舊有當鋪, 今已難覓蹤影。
串心店 位于北辛安北部, 屬北辛安市場社區(qū)居委會。串心店南起北辛安大街,北至北辛安市場; 長近100米, 寬5米, 瀝青路面。串心店門牌: 1-27, 2-16。現(xiàn)有居民85戶。
北辛安市場 (也稱新市場) 位于北辛安北部, 屬北辛安市場社區(qū)居委會。北辛安市場西起北辛安路, 東至和平街東口; 長1000余米, 寬5米, 方磚路面。北辛安市場門牌: 1-167, 2-162?,F(xiàn)有居民203戶。
北辛安市場是新中國建立后興建的一條專營各種小商品的市場街, 兩旁店鋪櫛比鱗次。今已少有店鋪, 大都成為民宅。
五里坨地區(qū)
五里坨地區(qū)位于石景山區(qū)西北部, 因轄域內(nèi)五里坨得名。其范圍, 東起翠微山、 虎頭山、 福壽嶺、 蟠龍山, 南至豐沙鐵路, 西起猴山, 北倚克勤峪 (曾稱薦福山) 。五里坨是京西大道必經(jīng)之地, 東距古代軍事重鎮(zhèn)磨石口五里, 因村東小山丘——小青山 (當?shù)厝朔Q坨子) 而得名。五里坨地區(qū)有大街1條, 為門頭溝路, 東起金頂西街, 西至門頭溝區(qū)城子。五里坨有街巷3條, 為東街、 西街和后街。五里坨地區(qū)有胡同2條。
后街東胡同 位于五里坨西部, 屬西街社區(qū)居委會。后街東胡同西起后街, 東至小青山; 長80余米, 寬5米, 方磚路面。后街東胡同門牌: 2—38?,F(xiàn)有居民75戶。
后街西胡同 位于五里坨西部, 屬西街社區(qū)居委會。后街西胡同東起后街, 西至村西; 長70余米, 寬5米, 方磚路面。后街西胡同門牌1—35。現(xiàn)有居民9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