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08期
臻于卓越的大學教育離不開選擇
我在上海交大講授的通識課程《政治經濟學經典導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穩(wěn)穩(wěn)地占據書目的顯著位置。在《國富論》中,斯密對牛津大學一直印象不佳。他在牛津學習期間,教授們上課敷衍馬虎。斯密乃至寫道:在牛津大學,大部分教授許多年來甚至已經完全放棄了假裝在教學。事實上,我做學生的時候,抱怨一定不會比斯密少。但是,或許我比較幸運,我在南開、北大求學期間,總能遇到好老師與好課。我在北大政治經濟學系網站曾主持過“蹭課”欄目,編輯整理北大的優(yōu)質課程。
在十多年前,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我到美國康奈爾大學政府系學習。在任教多年后,我再次被公派到芝加哥大學學習。當我像學生一樣再次步入課堂,參照與對比讓我重新思考斯密的抱怨?;蛟S,可以從很多側面來理解卓越的大學教育,比如頂層設計、激勵機制、奉獻精神等。同時,還有一個側面很重要,這就是:選擇。
遲到與選擇
在芝加哥大學的本科課堂,學生遲到的比率遠遠低于我在國內學習和工作過的大學。當然,這里課堂更具吸引力。同時,學生有選擇權也非常關鍵。他們有更大的空間,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就芝加哥大學的通識教育而言,所有學生都需要選15門課,其中人文類課程6門,數學與自然科學類6門,社會科學類3門。以社科類的課程為例,芝加哥大學社科門類的通識教育安排了五個系列的課程,你可以選擇任一系列課程,每一個系列都有3門課。
例如,你即可以選《社會與政治思想經典》系列課程;你也可以選心理學為主導的系列課程《心智》;你還可以選擇政治學經典為主的系列課程《權力、認同與抵抗》;你也可以選社會學經典為主的系列《自我、文化與社會》。如果你喜歡研究方法,你就可以選擇《社會科學探究》系列課程。每個系列的課程,往往都有多名教師,乃至多達十余名教師同時開同一名稱的課。這樣,學生既可以選擇自身喜歡的系列課程,又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乃至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助教上討論課。因此,學生遲到比較少,一個重要的方面在于:他們有選擇,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
論文與選擇
芝加哥大學各個院系的討論會豐富多彩。討論會邀請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來分享他們的研究,他們也會邀請本校的學生來分享他們的成果。我參加過政治學系、社會學系的多場博士生討論會。我也在想為何他們能做出出類拔萃的研究。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是在于選擇。他們既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還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導師。
通過資格考以后,學生就可以做博士論文了。這時候,博士候選人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或許他自身的成長經歷驅使他要解決這一問題;或許他是為了滿足獵奇心理。不管怎樣,他都要自己去選擇。同時他還需要選擇論文的指導委員會。當他覺得導師和自身研究不搭的時候,他乃至還可以更換導師。我時常在想,如果我在這里重新開始做我的博士論文《大國權力轉移與技術變遷》,我會選擇哪些人進入我的論文委員會。我會選擇研究大國安全競爭的學者;也會選擇聚焦國際安全與政治經濟的學者;我還會選擇一位聚焦歐洲政治經濟史的專家;同時我會找一位在方法上擅長做比較歷史分析的學者。這些人在芝加哥大學幾乎都能找到。學生自主選擇研究議題與選擇論文委員會的一個重要意義在于:減少師生的人身依附關系。這對大多數社會科學的研究很重要。如果我既能選擇自己喜歡的研究議題,又能選擇一個與議題密切相關的指導團隊,我做出出色研究的概率就顯著提高了。因此,高質量的博士論文也離不開選擇。
教課與選擇
我在康奈爾大學一共上了五門課,在芝加哥大學上了七門課。我非常享受上課的時光,即便那些剛走上講臺的年輕教師,其富有感染力的授課也時常感動我。每門課程結束的時候,我會給任課老師寫信表示感謝。除此以外,我會問他們:什么原因讓你如此投入教學?背后的激勵機制是什么?他們的回答各有側重,有人強調榮譽感,有人強調專業(yè)精神。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重點不在激勵機制,他們是真心喜歡這門課。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既可以根據自身優(yōu)勢與興趣開設課程,又可以根據自身判斷調整內容。
首先,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優(yōu)勢開設課程。詹姆斯·羅賓遜(James Robinson)是芝大的“大學教授”,研究聚焦發(fā)展議題,他的課程就叫《發(fā)展政治經濟學》;約翰·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專注現實主義的國際關系理論與大國安全,他的課程就叫《現實主義》、《大國政治研討課》。約翰·波斯特(John Poast)研究聚焦政治經濟學與國家安全,他的課程就叫《國際政治經濟學與安全》;邁克·艾伯塔斯(Michael Al-bertus)研究再分配,他的課程就叫做《再分配的政治》。這樣,在大多數情況下,每個老師都可以將自身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我上羅賓遜教授的第一堂課,就被這門課深深吸引了。他的課堂就是精心打磨的瓷器,他對每一頁課件都了然于心。連我非常熟悉的內容,他都能講出新意。
其次,他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判斷調整課程內容。我對比了2018年芝加哥大學的通識核心課程大綱。即便是同一門課,大綱的設計也體現了個體差異。每位老師都將自己的教學理念、對學科的理解、對前沿的把握融入大綱。教師的個性在研究生的課程中能得到更充分的體現。同樣一門課,如《發(fā)展政治經濟》,芝加哥大學不同老師開設的內容就有著相當大的差異。羅賓遜、克里斯托弗·布拉特曼(Christopher Blattman)等每一個人的大綱都不同??梢哉f好的大綱就是這位老師對這個學科的理解,融入了他的審美偏好,乃至可以說是一件藝術品。
因此,這里精彩紛呈的課隨處可見,選擇很重要:各位老師能開自己喜歡的課;將自己的特色融入課堂;有更大的自主權雕琢課程。
研究與選擇
“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桶水的源頭是科研??蒲猩系男屑依锸植拍芨玫貛ьI學生登堂入室,探索未知領地,拓展知識邊界。一般而言,一流的老師才能培養(yǎng)一流的學生。因此,一流的教學需要一流的科研來鞏固。
我上《社會探索的邏輯》這門課程的時候,問了趙鼎新教授幾個問題。在日常授課、指導學生以及和同事討論的過程中,我思考過這幾個問題,卻一直沒有滿意的答案。趙鼎新老師的幾句話就把一扇窗戶打開了。只有長期從事高深學問探索的學者,才可能有那樣的認識。閱讀他在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作時,閱讀安德魯·阿伯特(Andrew Abbott)的《時間很重要》(Time Matters)的時候,我不斷為他們的精妙論述與其極具其個人特色的思考拍案叫絕。他們選擇了一個和主流非常不一致的路線。這樣的選擇可能有風險。他們可能沒有課題,沒有院士頭銜,沒有榮譽稱號。但是,一所大學會因為他們而有聲譽與格調。在字里行間,你感受到他們是真實的學者,沒有矯揉造作和虛假品質。真實的學者在課堂上也是真的。他們有信心將自己的書稿放入大綱;他們也謙虛地讓大家來批評。選擇成就了卓爾不群的學者,也鍛煉了出類拔萃的學生。
在南開讀書的時候,陳省身先生在一次做講座的時候說:數學就是好玩。這是非常直截了當的宣言!他從高斯定理講起,講數學世界里面的美。但凡做研究能感受到興趣與美感,他就能吸引一批有同樣興趣、同樣美感的學生跟隨他。
當我們問:我們的學生怎樣才能成長為各行各業(yè)的領軍人才?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更出色的博士生?怎樣才能讓學生熱愛學術?怎樣能提高教師的授課質量?怎樣才能提升學生對課堂的滿意度?或許道不遠人,選擇很重要。讓大家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為有選擇,所以喜歡;因為喜歡,所以專注;因為專注,所以能臻于卓越。
(作者是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關系系副主任、副教授)